
解放军战士进入黄天湖排泥(湖北省档案馆)
金凌云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通讯员 徐华丽 谭宏杰
历史上,荆江地区,从湖北枝江到湖南城陵池,是长江流域洪水泛滥最严重的地区。频繁的洪涝灾害给沿海人民带来了极其严重的灾害。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贫穷,建筑浪费多,又没有先进的机械技术,他就组织了30万军民,日夜动员去战斗。靖江分洪工程一期仅用75天就完工,靖江洪水基本消除。
今年6月,国家档案馆公布了第六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共收录文献52份,靖江洪水分区我省版本文件入选。湖北省档案馆保存靖江分洪工程档案2010余份。最古老的文件是1951年荆江分洪工程总体布局,典型文件有《荆江分洪工程条例》和《关于荆江堤防加固和荆江分洪工程的决定(草案)》。
层层档案显示,在经济困难、交通不便、技术落后、设备匮乏、阴雨天气等诸多不利条件下,这一庞大的水利工程在严格的组织领导和民间智慧下,提前竣工。
毛泽东为这个工程题写了墓志铭
1950年淮河流域特大洪水,使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更加认识到治理荆江的紧迫性。按照周恩来的指示,杨荆江水利委员会提出了《靖江分洪工程方案》,拟加强靖江北岸堤防,并在靖江南岸公安县建设分洪区。
1950年冬,毛泽东亲自审定了长江水利利用委员会向中央提交的《靖江分洪工程方案》。
当时,对外发动抗美援朝战争,对内剿匪、反霸、镇压反革命、恢复国民经济“三害”、“五害”任务极为艰巨,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陷入极大困境。决定治理靖江,但这意味着新城的政权完全为民,完全植根于人民。e.这进一步表明
1952年3月31日,政务院颁布《靖江分洪工程条例》,其中规定:“靖江分洪工程竣工后,如果长江发生异常洪水,需要分洪,不仅可以减轻靖江堤防的洪水威胁,而且可以减少从四个河口流入洞庭湖的水量”。 也将减少。将设立分洪区。该项目还可以保护湖泊沿岸地区免受分洪造成的破坏。这项措施将使湖北和湖南两省的居民受益。如果长江异常洪水威胁到荆江河堤的最终安全,可以在荆江建成后考虑分洪。 分洪工程,但必须报中南军事政治委员会批准。工程开工前,毛泽东对工程建设作出了三项具体指示。首先,要把靖江分洪工程作为国家大事来对待,全国范围内予以支持。其次,靖江分洪工程影响两湖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两湖必须千方百计解决。三是工程必须在汛期前完成,身体必须动员起来。一种完成任务的方法。
工程建设期间,毛泽东十分关心工程进展情况和奋战在一线的职工队伍。他特地授予了四面锦旗,并将其送到施工现场,并亲笔题词:“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让我们为靖江分洪工程的胜利而奋斗!”周恩来还为该工程题词:“愿江湖造福人类”。人。”
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和障碍
1952年4月5日,靖江分洪工程正式开工。中南政治军事委员会任命唐天济为总司令,李先念为总政委。李先念多次视察施工现场,询问工程情况,就工程进度、台数分配、技术问题、财务状况、材料供应等问题作出指导。他鼓励大家克服一切困难,确保在汛期前完成任务。唐天吉多次强调,赶进度不能影响工程质量,要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他主动巡视黄山之巅,下到黄天湖排泥,极大地鼓舞和鼓舞了士气。
士兵和平民全国各地的人积极响应这一号召,从四面八方奔赴京江江泄水施工现场。据记载,当时参与该工程的劳动力总数为30万人,其中工人4万人,农民16万人,解放军士兵10万人。其中就有灵麓山五壮士的幸存者之一葛振林。
记载了两个故事:“唐天吉、李先念等全体员工给毛主席写信,报告工程顺利完成。”
靖江溢洪道南线有一段堤坝需要建在黄天湖中部。然而,湖中十分之七的淤泥是由腐烂的植物纤维组成的,湖中生长着野生菱树。解放军一个营的600多名士兵在那里度过了一天。超过510人被刺伤,24人受伤红腿骨折。但他们最终还是亲手把湖里的泥挖了出来。湖中心新建了一座四公里长的防洪大坝。
17岁的宜都工人谭文奎正在推着轻轨列车上的平板车。她三天三夜不睡觉,与洪水抗争。由于火车在黑暗中开得太快,他在铁轨上昏倒了。后面的一辆汽车把他的左手撞到一边,导致他的左手骨折。尽管很痛,他还是说:“别担心我,请快点走吧。”使命很重要。”
时任中南政治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张南翔尽管年事已高,仍亲自参与了这一项目的筹备工作。年近80岁的张南贤担任靖江分洪工程慰问队长。他冒着酷暑,连续7天看望正在作战的军民。他写6月21日,《扬子报》刊登了一篇题为《报道特大离奇事件》的文章,文章称:“工人、军人、移民工人日夜不辞辛劳,风雨无阻,毫无怨言。夜晚,工地电灯亮起,比汉口热闹,夜班工人人头攒动。如此真实的工作氛围,真令人欣赏和欣赏。” 令人钦佩。”
创造力的巨大灵感
施工期正好是雨季,我会的。据档案资料显示,当年5月只有四天晴天。交通不便,技术落后,设备缺乏。施工必须在洪水季节洪水之前完成。提高工作效率是非常有必要的。
面对机械严重短缺,大家发挥聪明才智,开展大规模合理化提案凸轮不断寻求改进工作组织、改进工作计划、提高技术水平的建议和办法。
武汉工兵二旅借鉴治淮经验,采用“轮盘战”方式,完善工作组织,倍增工作效率。中国交通建设靖江分洪工程队机械工袁成军和另外三名同志证实,该队的13台搅拌机、3台水泵等机械工作正常。施工现场没有电焊机,但混凝土搅拌筒工字架断裂,无法修复。想了想,我决定把烤箱温度调高,把炉子工字架上的红色加热一下插上,果然有效。
被誉为“靖江铁娘子”的辛继英年仅19岁。为了提高碎石的破碎效率,她彻夜不眠。亩后经过反复试验,他发明了高效的“砾石上风筝旋转方法”,并获得了“砾石先锋”的红旗。
工程竣工后,辛吉英、袁陈军等人被评为“特级劳动模范”。
惊人的奇迹
在严格的组织指导下,一期工程于1952年4月5日开工,并于1952年6月20日顺利竣工,比原计划提前15天。仅用75天,靖江南岸公安县太平口、黄山头两座大门、9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就建成防洪。二期工程于1952年11月14日动工,1953年4月25日全部竣工。
该工程的参与人数、建设规模、建设工期均创下了当时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史上的新纪录。 20世纪30年代,美国也在下游修建了防洪区。f 密西西比河。虽然工程总量仅为靖江分洪工程的三分之一,但耗时三年才完成。出席亚太地区和平会议筹备会议的多个国家的代表对这是捏造的事件表示遗憾。
工程竣工后,唐天吉、李先念给毛泽东写下了喜讯:“很多人都说靖江分洪工程的顺利竣工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确实是事实。”
张南贤说:“新中国的一切建设工程都是为了人民,都是人民自己的问题。因此,人民群众只要积极响应毛主席和共产党的号召,努力奋斗,人民就能‘创造奇迹’。”
1954年,长江流域遭遇100年来最严重的洪水。靖江分洪工程三度分流蓄洪,不仅保障了双方安全靖江大堤两岸,也为武汉防洪斗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随着国家对长江的综合治理持续数十年,靖江分洪工程已由20年一遇的标准调整为100年一遇的分洪工程。这一重大工程,保障了长江安全72年。
如今,中国已成为基础设施强国,一批世界级项目相继诞生。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靖江引水工程创造的奇迹,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虽然面临重重困难,但民族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坚强。这为我们的事业开创新时代奠定了永恒的精神。上帝的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