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金秋十月,甘肃敦煌10万余亩棉田已进入收割季节;这里的大部分棉花种植在曾经是盐碱地的土地上。近年来,敦煌持续推进盐碱地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现在,棉花长势好转,单产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也增加。在敦煌市周口口镇乌金谷村,农艺师们正在共同测试这个采前综合盐碱管理示范区的棉田表现。 “根据我们实地测产,这片土地每亩棉株数可达1万多株,这意味着原棉亩产至少400公斤,增产40至50公斤。”敦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何胜兵说。在盐碱地,土壤表层有一层白花盐碱,造成土壤板结,养分流失。在这片典型的盐碱地带,目前种植了四种棉花。农技部门将选育耐盐碱、适应性强、产量高的品种,下一阶段全面推广应用。敦煌市是一个极度干旱的沙漠地区。全市37.72万亩耕地中,94.6%为盐碱地,严重影响当地农业质量发展。为解决这一困境,近年来敦煌市通过“工程、农业、生物”三大措施综合利用,积极推进盐碱地治理。多种管理方式下,敦煌大部分盐碱地土壤作物层平均有机质含量上升,盐分含量增加。nt下降,棉花产量提高10%~20%。敦煌盐碱地管理范围逐步扩大,苏州市腰沟村、敦煌市去年也纳入开发项目。连日来,大型采棉机满负荷运转,采集这里盛开的棉花。新疆:样本棉田亩产最高862.99公斤,创新纪录。新疆棉田也传来好消息。近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高产设施现场经济专家组测定,原棉平均亩产774.3公斤,最高样点亩产862.99公斤;新疆单点产量新纪录。这块高产田位于阿拉尔市,占地200英亩。与新疆农业发展科学研究院联合研发新疆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李学元说:“在新疆广阔的棉区,单株球数很难超过8至9个。以目前100亩棉田来看,已经达到了10个以上的球数,这是非常罕见的发展,对整个国家来说都是极其有价值的。”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境内山峦起伏,山谷绵延,当地山区广泛分布着山茶树。目前,这里6万多亩油茶林已进入采收期。茶花已进入收获期。植物 您可以同时享受鲜花和水果。这时,白色的山茶花在枝头绽放。中间的山茶花颜色由绿变红,部分皮破损。这是原油产量最高的时期。当时,附近的人们趁着好天气,收获庄稼。在石阡县竹峰市油茶农业科技示范园,3.5万亩野生油茶林稳步生长。村民们提着篮子,放下树枝,爬上树干,迅速将水果装袋。每年采收季节之外,承包公司偶尔会邀请村民到茶花林进行除草、施肥等管理维护工作。人均年收入约2万元。近年来,石阡县持续治理、保护和优化低效野山茶林,种植多种高产树种。全县油茶产业不断发展。收集到的山茶果被运送到加工公司,在那里进行去皮、分选山茶籽并提取山茶油。目前,石阡县年产油茶8000吨,产值2000多万元。累计投入资金超过2000万元,帮助4000多人增加收入。甘肃省金昌市:连日来,戈壁滩8万亩制种玉米迎来丰收。甘肃省河西走廊天气持续转好。在金昌市永昌县,当地农民正在收割田间的收获。刚收获的玉米种子赶紧晒干。金黄的玉米铺满戈壁滩,呈现出丰收的景象。这几天,农民们趁着好天气,在金昌市永昌县水源镇附近的戈壁滩一角,把这里作为玉米种子的天然晒场。从高处看去,金黄色的玉米就像一块金色的地毯。农民们分散在各处,来回翻动玉米以使其干燥。今年,当地种植玉米面积达到45.37万亩,其中种子玉米8万多亩。据了解,近年来,永昌县紧紧围绕玉米制种主业,通过品种优化,产量不断提高。今年玉米制种全产业链产值预计达到8.6亿元。湖南省湘潭市:晚稻收割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农民们正在利用农季确保粮食回仓。湖南湘潭的收割工作已陆续展开,金秋将至,农民们正准备迎接农忙季节,确保粮食顺利入库。湘潭县湘潭市是全国水稻综合增产体系推进地州。 13日,在湘潭县茶市镇,5名采摘工人参观了粮食主产区谭志奇今年种植的1064亩优质双季晚稻田。谭志奇说各收割机每天可收割水稻40余亩。湘潭县是全国水稻增产体系推进县。今年,该县实行“早、晚”种植模式,完成谷物播种126.5万亩。为确保丰收,县农业农村办公室多次组织县乡农业工程师深入一线,全程提供田间管理服务。